钱柜娱乐手机版_钱柜娱乐app-开户投注

 中國共產黨新聞>>專題報道>>聚焦全面深化改革
城鄉居民生活水平提高最快的35年

改革開放35年·經濟發展成果述評⑥:告別溫飽不足 奔向全面小康

2013年11月29日08:30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字號 】 打印 社區 手機點評 糾錯  E-mail推薦: 分享到QQ空間  分享


“得了闌尾炎,白種一年田”,農民兄弟曾用這樣的順口溜來形容“看病難,看病貴”。2003年,我國啟動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試點,截至目前,新農合參合率已達98.3%。

35年來,我國社會保障事業經歷了從低層次到制度建立完善再到全面推進的演變過程。到2012年末,全國參加城鎮職工基本養老保險人數30426.8萬人,比1989年末增加24716.5萬人,參加城鄉居民社會養老保險人數48369.5萬人,“老有所養”正走向全覆蓋﹔城鎮職工醫保、新農合和城鎮居民醫保覆蓋總人數超過13億,實現“全民醫保”。

“我國建立起世界上最大的社保體系,這是了不起的成就。”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副部長胡曉義深有感觸。

建立社會救助制度,困難群眾應保盡保

共享改革發展成果,尤其要關注困難群體。

“政府給我們低保戶發供暖補貼,今年冬天取暖不犯愁了。”長春低保戶何景春心懷感激。最低生活保障承擔著“托底”功能。經過多年探索,我國建立起包括城鄉居民低保、城鄉醫療救助、農村五保供養在內的一整套社會救助制度,實現困難群眾應保盡保。2012年,全國2143.5萬城市居民和5344.5萬農村居民得到政府最低生活保障。

保障房建設步入“快車道”,圓了普通百姓,特別是困難群眾的“安居夢”。僅2012年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