搶救生命,不惜一切代價
能否在震后72小時黃金救援期挽救更多生命、救治更多傷員,關系到抗震救災的成效。
“我愛人和孩子還在屋裡!”“快救人啊!”20日上午,蘆山縣城金花社區居民趙建忠在自家坍塌的三層小樓前不停呼救。
武警蘆山中隊20名官兵分成3個小組,在趙建忠的指引下,運用千斤頂和破拆工具展開搜救。
30分鐘后,官兵終於在一處殘缺的牆體下發現了趙建忠的妻子趙丹和女兒。經過艱苦努力,二人被成功救出並迅速送往雅安市人民醫院。
生命大於天。救災官兵將搶救受災群眾生命作為當務之急、重中之重。隻要有一線希望,就做出百倍努力﹔隻要有一點可能,就不惜一切代價。
腹腔出血、脾臟破裂、肋骨骨折、失血800多毫升……20日23時50分許,被緊急送往設在蘆山縣人民醫院廣場的解放軍第42醫院救護隊的12歲小女孩高詩琴,生命垂危。
“小女孩病情危重,沒時間運送出去。我們立即在野戰手術車裡與解放軍總醫院兩位專家遠程會診,協調了600毫升O型血,4位肝膽外科醫生從20日午夜一直手術到次日凌晨兩點,渾身都濕透了。”第42醫院肝膽外科專家李燦說,“手術很成功!小女孩現在各項生命體征都很穩定。這也是地震以來在災區施行的第一例重症手術。”
位於雅安市區的解放軍第37醫院,是災區唯一的大型軍隊醫院。自地震發生以來,這裡匯聚了來自全軍的頂尖醫療專家,聚集了從災區運送來的上千名傷員。
最關鍵的時刻,生命的接力在這裡不斷上演:傷員經醫護人員的緊急救治,再被及時送往后方醫院——第37醫院,被災區群眾形象地稱為“生命接力站”。
科學救災,生命接力更有效率
蘆山地震發生后,海軍立即向某飛行團“獎狀”中隊下達命令。20日9時55分,某型遙感飛機從四川綿陽機場緊急起飛,趕赴蘆山上空執行空中遙感探測任務。
經過兩個架次飛行,飛行團副參謀長張凱機組獲取大量數據,迅速提供給中科院對地觀測中心,為各級判斷災區情況、部署下一步救災行動,提供了及時准確的情報信息來源。
科學技術是生產力,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