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郁玉
2016年09月14日08:08 来源:光明日报
“开着高档车,抽着芙蓉王,住着保障房”,这并非调侃。根据国家审计署2015年保障性安居工程跟踪审计结果显示,去年我国有5.89万户家庭隐瞒收入、住房等信息通过审核或应退出未退出,违规享受城镇住房保障货币补贴6046.25万元、保障性住房实物配租(售)3.77万套,6544套保障性住房被违规销售或用于单位办公、对外出租经营等。
保障房不是荣誉,而是实惠,因此,分蛋糕的也不傻,这是“肥缺”。
有廉租房住户这样抱怨:“住保障房的可不一定都是低收入群体。我身边就有人开着高档车,抽着芙蓉王,住着保障房。还有一个朋友,弄到了三套保障房,自己住一套,两套转租出去。像我这样收入低、又没啥门路的,老老实实排队分到一套保障房,反倒挺不容易。”有钱人住保障房,可能是分房的人“看走眼”;但穷人反而不大容易等到保障房,这背后的“亲疏冷热”,恐怕就不是“看走眼”这么简单了。
这些年,有关保障房的审计结果,除了精确的数据略有变化,大概的逻辑几乎是没有什么改观的。我们不妨来看看下面几个由国家审计署发布的数据:2013年城镇保障性安居工程跟踪审计结果显示,一些地区由于资格审核把关不严、纠错清退等基础工作薄弱,有4.75万户不符合条件家庭违规享受保障性住房实物配租(售)1.93万套、住房货币补贴5035.99万元;2014年城镇保障性安居工程跟踪审计结果显示,有2.06万户不符合保障条件的家庭违规享受保障性住房配租(售)1.02万套、住房租赁补贴等货币补贴2191万元。同时,2.34万户不再符合保障条件的家庭,未按规定及时退出,仍享受保障性住房1.53万套、住房租赁补贴1421万元……这样一看,一些地方保障房成“唐僧肉”的速度和程度,可谓“年年审计年年死不改悔”。
这说明两个问题:第一,如果审计仅仅是把脉看病,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