士心
2016年08月01日08:39 来源:人民网-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眼下正是“七下八上”的防汛关键期,中央领导同志亲临一线进行部署。在密切关注全国防汛关键点水位变化、未来汛情走势、城市防洪、灾后民生保障等重大问题外,领导同志还特别强调:各地要实事求是公开发布汛情灾情,及时回应社会关切,既不掩盖事实,也不要夸大事实,让政府公布的真相跑赢网上不实传言。
领导同志的话在笔者看来颇具针对性。今年我国洪涝灾害呈现多年少有的南北并发、多地齐发严峻态势,突发的险情灾情不断,给各种不实传言的流布扩散,留下了很大的空间。不过,除了天灾罕见的因素,个别地方政府的回应失时,拒说真情,也是造成“真相落伍”乃至“舆论次生灾害”的重要原因。
以往遇到洪涝灾害等突发公共事件,真相往往跑不赢传言,有人能找出客观理由。因为灾情需要统计,事件需要调查,不像造谣张口就来,不需要时间做前期工作。但这种“查实再说”的传统思维,在网络时代已大大“落伍”。在一个盛行“围观”、乐于发布且能便捷发布的时代,任何事件发生,人们都能很快得知。然而事件背后的真相,还有赖于权威的政府部门深入调查。如果政府部门不能及时跟进,随时发布最新信息,人们期待真相的焦虑与事实真相之间的空白,往往就由不实传言去填补。由于人的思维习惯于“先入为主”,这些不实传言乃至谣言造成的危害与影响,即使政府部门日后公布真相,往往也很难完全消除。
不过,这种真相跑不赢不实传言,还不是最可怕的。真正令人担忧的是有的地方政府有意无意掩盖真相,当最终真相大白时,人们发现政府没有完全说真话,甚至公开说假话。这样的事例哪怕只是个别,也将大大增加公众对政府的不信任感,使政府部门陷入“塔西佗陷阱”,以后再说真话也无人相信。而在现实当中,恰恰这种情况并非一起两起,在真相与不实传言“赛跑”中最为常见,甚至可以说是有些地方政府回应各类突发公共事件的“常态”。
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