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柜娱乐手机版_钱柜娱乐app-开户投注

中國共產黨新聞網

中國青年報:當初的曖昧態度讓治理付出更高代價

李一陵

2016年12月21日09:20    來源:中國青年報

原標題:當初的曖昧態度讓治理付出更高代價

  取締不徹底,給養殖戶釋放了錯誤的信號。很多人會認為,取締是假,只是走走過場。所以才會有治理行動過后,網圍不減反增的尷尬。

  -----------------------------------------------

  12月17日前后,湖南益陽沅江在洞庭湖展開拆圍網行動,拆除了南洞庭上總面積達16.78萬畝的矮網、網圍。網圍拆除之后,用當地環保人士的話說,洞庭湖又回到了原來的模樣。

  從五六年前開始,當地漁民陸續設立鐵絲網圍搞水產養殖,筑起了一個個魚牢。這些魚牢阻隔魚道,切斷湖中食物鏈,破壞候鳥棲息地,嚴重影響了洞庭湖的生態環境,還給泄洪制造了阻礙。在引發媒體關注后,湖南省政府於今年11月下發文件,要求治理洞庭湖生態。在省政府的主導下,洞庭湖水域歸屬地岳陽市、益陽市掀起了清網行動。保護洞庭湖濕地生態環境,還洞庭湖寧靜,毫無疑問是政府的職責所系。

  但問題恐怕沒這麼簡單。據媒體報道,“拆網的時候,不少人抱頭大哭,說以后怎麼活啊?”有的網圍養殖戶投入了幾百萬甚至上千萬元。他們的心情和處境可以理解,拆掉網圍是一筆巨大損失,漁民們將面臨嚴峻的生計問題。

  在一些人眼中,這些養殖者並不值得同情。這是他們為破壞環境應當付出的代價。可是,回過頭來看,洞庭湖的網圍為何這麼嚴重?當地民眾環保意識差,當然是主要原因,可在網圍漸漸多起來的時候,環保人士向有關部門舉報后,為什麼還是沒能阻止網圍蔓延,而且網圍還不斷在增多?

  最早承包網圍的養殖戶陳和清說:“在2013年前,政府還是支持我們做網圍養殖的。”2013年,益陽沅江市水產局還組織成立了沅江市灘涂養殖協會,協會成立大會召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