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立文
2016年12月19日08:29 來源:光明日報
2016年4月26日,習近平總書記在知識分子、勞動模范、青年代表座談會上指出:“我國知識分子歷來有濃厚的家國情懷,有強烈的社會責任感。‘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為往聖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這些思想為一代又一代知識分子所尊崇。”
“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為往聖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語出北宋張載,這“四句教”奠定了宋明理學的核心話題、宗旨、方向和目標,指明了天人合一、民胞物與、乾坤父母、尊禮貴德的社會、學術使命,以及為萬世開太平的價值理想。作為宋明理學的奠基者,張載出入佛道,盡究其說,而統攝為儒學,建構了創新性的理論思維體系。王夫之曾高度評價張載之學:“上承孔孟之志,下救來茲之失,如皎日麗天。”
古人以“心之官則思”,因此張載說,“天無心,心都在人之心”,“天本無心,及其生成萬物,則歸功於天”。但他認為“大其心則能體天下之物”,體現了人與天地萬物共同體的情懷。由於人的存在和其生活的各種需求,天地萬物便具有其實存的價值和意義。天地萬物以人為價值源,人對天地萬物具有愛護的義務和責任。天地萬物與人同為生命體,應有仁民愛物之德,和生、和處之道,遵守“萬物並育而不相害”的原則。天地萬物與人類都期訴誠,誠為天道,思誠為人道。天地萬物與人類心心相印的親情紐帶,深刻揭示了自然萬物與社會人生、宇宙天道與人道價值、轉天心為人心與轉人心為天心的相互交感的仁道形上學。
《張載集·近思錄拾遺》裡“為生民立命”的“命”作“道”。“立命”見於孟子“夭壽不貳,修身以俟之,所以立命也”。《周易·說卦》載“立道”:“立人之道,曰仁與義。”張載以仁義道德精神,處處事事以民為本,為生民構建安身立命之道的精神家園。“立命”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