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柜娱乐手机版_钱柜娱乐app-开户投注

中國共產黨新聞網

人民時評:深水區改革更要有股“精氣神”

曹鵬程

2015年10月13日09:08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向改革先鋒表達敬意,不能僅僅從人格層面簡單理解,更該承繼他們身上的改革精神,保持堅定的改革意志,把尚未到位的改革堅決推到底

10月9日,原中央農村政策研究室和國務院農村發展研究中心主任杜潤生先生在北京病逝,各種悼念和回憶文章“刷屏”。仔細觀察,激發起人們討論熱情的,不僅有對杜潤生本人以及改革先鋒的敬意,更有對當前改革進程的緊迫感。

上世紀80年代,一首膾炙人口的老歌這樣唱道:“為祖國,為四化,流過多少汗?回首往事心中可有愧?……光榮屬於八十年代的新一輩!”如歌中所詠,那個時代有一種令外國觀察家很難理解的現象:國家剛從十年“文革”中走出,人們對未來抱有極大的信心,都有在改革大潮中一展身手的沖動。

這就是改革開放帶給中國一代人甚至幾代人的一種精氣神。無數改革者用自己的智慧和汗水,創造了一段輝煌的歷史。“杜潤生們”不拘一格用人才,讓年輕學者講真話、做實事,讓他們的思想和熱情有效轉化為建設性的具體政策﹔他們組織和建設起超越利益的研究機構,為改革的“大利益”建言獻策,為改革的“精氣神”鼓與呼。

現在,我們依然需要這股改革的“精氣神”。與30年前相比,今天的改革,是一場深水區改革,不僅“低垂的果子”基本已經摘完,還需協調不同利益之間的激烈博弈,每一點“獲得感”都來之不易。同時,改革本身的頂層設計和基層實踐也越來越復雜,面臨的國內國外挑戰越來越大,各種困難和阻力不同以往。中國改革在破冰之時,面對重重困難,杜潤生曾提醒身邊的同志要有“再跨進一步”的勇氣,推動改革逐步鋪展開來。從某種角度說,中國當前也處於這樣的轉型、並軌、換擋期,機會與挑戰並存,必須激發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