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社團管理局的數據顯示,上海現有社會組織從業人員近20萬人,其中專職人員14萬人,在社會組織從業人員中30%是35歲以下青年人,青年已成為上海社會組織發展的一支重要力量。
另據不完全統計,上海有4.5萬家青年社會組織,按每個組織平均影響50名青年為標准,目前上海青年社會組織影響青年超過225萬人。
圍繞有效團結和引領體制外青年和青年組織的目標,上海共青團主動聯系服務一大批青年社會組織,截至今年3月,團市委通過青年家園民間組織服務中心有效聯系青年社會組織數量達657家。
“同心多層”好做“加減乘除”
青年社會組織應協助政府做好“加減乘除”法。“加”法:以需求和導向增加和拓寬社會服務領域,吸引更多有志青年投身公益服務,弘揚志願精神。“減”法:協助政府解決社會問題,為政府分擔,做好政府的助手。“乘”法:擴大和提升服務能級,使更多群體受益。“除”法:減少和緩解社會矛盾。
飛揚天使青少年公益服務中心主任馬俊婷作為從事社會教育的社會組織代表,在團的十七大會議討論中如此表示。
馬俊婷又創辦的“飛揚天使青少年公益服務中心”,專門為貧困家庭子女和進城務工人員子女提供公益服務,惠及1000多名困難青少年。
馬俊婷總愛稱上海共青團為“娘家人”,從創業到開展公益事業,再到被推薦成為全球杰出青年社區楊浦分社區的首批會員,她一路上都受到了團組織的扶持。
如果說體制外的青年彷佛宇宙中的行星,那麼青年社會組織就像吸引行星的恆星,團組織則更像匯聚無數恆星的星系,為他們提供發光發熱的舞台,也給予他們自由成長的空間。
把青年社會組織納入到團組織架構中“互動共生”,上海共青團對此有一個形容:觸網。這個網絡的常規節點是團組織,分散於網格空隙中的青年社會組織被納入其中,形成觸網效應,而節點越多網絡就越有價值。正如團上海市委書記夏科家所說,團組織與青年社會組織和青年絕不是上下級關系,人家要看你這個節點是不是有價值,有價值,他就附著到你這兒來。
創新工作方式 讓樞紐傳播“正能量”
如何發揮團組織樞紐的輻射作用?上海共青團為此搭建了兩級平台。
在區縣層面,浦東、長寧、徐匯、虹口、楊浦等區縣籌建或完善了區級青年公益服務支持中心,為青年社會組織承接社會服務、參與社區治理搭建平台。
在街道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