糧食年產量穩定在1.3萬億斤以上,高標准糧倉倉容逐年增加
本報記者 歐陽潔
2025年10月15日08:22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222
點擊播報本文,約
![]() |
制圖:張丹峰 |
10月14日,國務院新聞辦舉行“高質量完成‘十四五’規劃”系列主題新聞發布會,介紹“十四五”時期糧食流通改革發展成效。“‘十四五’時期,各地區各有關部門積極踐行新糧食安全觀,大力實施國家糧食安全戰略,扎實推進糧食產購儲加銷協同保障,糧食流通改革發展各項任務進展符合預期,國家糧食安全得到有效保障,為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提供了有力支撐。”國家發展改革委黨組成員、國家糧食和儲備局局長劉煥鑫介紹,“十五五”時期,將深入謀劃和推進糧食流通改革發展,加快構建更高層次、更高質量、更有效率、更可持續的國家糧食安全保障體系。
年均糧食收購量超4億噸
“十四五”時期,我國糧食市場供應充足、運行總體平穩。5年來,全國糧食年產量穩定在1.3萬億斤以上,2024年首次邁上1.4萬億斤新台階,人均糧食佔有量比“十三五”末增加25公斤,達到500公斤,高於國際公認的人均400公斤糧食安全線,做到谷物基本自給、口糧絕對安全。多措並舉暢通農民售糧渠道,持續優化為農為企服務,年均糧食收購量在4億噸以上。
糧食購銷和儲備管理體制機制改革邁出堅實步伐,制度保障更加有力。糧食儲備體系進一步完善,中央政府儲備規模結構布局持續優化,地方政府儲備規模進一步落實,再加上最低收購價糧等政策性糧食,各級政府可用的調控資源更加充足。
糧食流通保障能力大幅提升。全國糧食標准倉房完好倉容超過7.3億噸,比“十三五”末增加5800萬噸。高標准糧倉倉容逐年增加,具備低溫准低溫儲藏能力倉容達2.2億噸,比“十三五”末增加7000萬噸。2024年全國糧食企業工業總產值超過4萬億元,糧食產銷銜接更加順暢。由糧食應急儲運、加工企業和應急配送中心、供應網點構成的糧食應急保障體系進一步健全。
管糧管儲方式實現重大轉變,糧食流通進入全面依法治理和信息化監管的新階段。糧食安全保障法正式施行,糧食購銷和儲備數字化監管體系建成,糧食安全責任進一步壓實。
糧食流通領域節約減損成效顯著
近3年,在儲存、加工、運輸環節,我國糧食年均損失量約佔當年糧食產量的2%,糧食流通領域節約減損取得顯著成效。糧食儲存管理正由安全儲糧、減損降耗邁向綠色優儲、保質保鮮的高質量發展階段。
農戶儲糧方面,主要產糧大縣建成一批糧食產后服務中心﹔糧庫儲糧方面,大力推進現有倉房的升級改造和功能提升,糧情檢測、機械通風、環流熏蒸、谷物冷卻“四合一”儲糧技術,已在糧庫廣泛普及應用。控溫、氣調、有害生物綜合防治等綠色儲糧技術應用比例大幅提升。
國家糧食和儲備局副局長錢毅介紹,我國儲糧技術總體處於世界較先進水平,已建成糧食儲運等5個國家級科技創新平台基地、26個部級糧食技術創新中心和重點實驗室、百余個地方研發創新平台。新技術新成果加快轉化應用,已建立30個技術應用示范點,將逐步增加到100個。
“十四五”時期,糧食應急保障能力不斷提升。我國已建成國家、省、市、縣四級糧食應急預案體系,各地結合實際對預案進行動態完善,組織建設京津冀、長三角、粵港澳、成渝、華中、西北、東北等7個區域糧食應急保障中心,同時選定一批大型糧油加工、物流配送等企業作為國家級糧食應急保障企業。各級糧食應急加工企業由5448家增加到6872家,增長26%﹔糧油應急日加工能力由120萬噸增加到178萬噸,增長48%,一天加工量夠兩天吃。糧食應急供應網點由4.3萬家增加到5.9萬家,增長37%﹔依托這些網點,成品糧油應急日供應能力由106萬噸增加到167萬噸,增長57%。原糧儲備充足。36個大中城市,成品糧油儲備可持續保障15天以上市場供應量。
糧食領域國家標准制修訂100多項
糧食質量安全直接關系到人民群眾舌尖上的安全。國家糧食和儲備局副局長秦玉雲介紹,2021年以來,推動制修訂糧食領域國家標准100多項、行業標准50多項。在制修訂過程中,突出綠色、優質、營養、健康,切實維護消費者健康和權益。進一步強化質檢體系,庫存糧油質量總體良好,儲存較為安全。
保障糧食安全,產業發展是關鍵一環。2021年以來,財政部、國家糧食和儲備局深入推進優質糧食工程。截至今年9月底,各地落實財政資金462億元,帶動社會投資超過840億元,實施8400多個項目,帶動引領897個優質企業品牌建設,糧食產業發展水平穩步提高。
如何推動糧油健康消費?劉煥鑫介紹,要深入踐行大食物觀,一手向耕地要糧食,確保中國人的飯碗主要裝中國糧﹔另一手多途徑開發食物資源,推動食物供給多元化,讓百姓餐桌食品更豐富。實施國家全谷物行動計劃,增進群眾對全谷物的了解,增加全谷物在居民膳食中的比重。引導居民科學消費食用油,大力普及健康膳食理念和知識,加強標准引領,努力讓老百姓吃得更科學、更營養、更健康。
《 人民日報 》( 2025年10月15日 04 版)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