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記者??朱??青
2025年08月25日08:35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222
![]() |
安徽合肥蜀山烈士陵園內,蔡炳炎烈士墓前的銅像(資料照片)。 |
在安徽省合肥市蜀山烈士陵園的蒼鬆翠柏間,一尊青銅雕像靜靜矗立。抗日英烈蔡炳炎將軍的目光穿過80多年風雲,凝視著他用生命守護的祖國山河。
1902年,蔡炳炎出生於合肥東郊胡淺村。1924年,蔡炳炎在老同盟會會員、舅父鄧子雲指引下考入黃埔軍校。畢業后,蔡炳炎成為革命新生力量,跟隨國民革命軍東征北伐,13年間屢立戰功。
1937年,全民族抗戰爆發,此時的蔡炳炎已成為國民革命軍陸軍第18軍67師201旅少將旅長。8月13日,淞滬會戰開始,蔡炳炎寫下“軍人不怕死,就怕不能為國而死!”的請戰書,率部5000人星夜馳援上海羅店戰場。8月26日凌晨3時,蔡炳炎督部向日軍主力盤踞的陸家宅發起沖擊,振臂高呼:“本旅將士,誓與陣地共存亡,前進者生,后退者死,其各凜遵!”在與日軍激戰中,他身中數彈,壯烈殉國,年僅35歲。
率軍開赴上海途中,蔡炳炎在當時的安徽省會安慶將妻子趙志學和子女送下船,叮囑妻子:“你在照看好子女之余,還可參加婦女抗日救亡團體,為國家出點力。”在給妻子的最后一封家書中,他寫道:“殊不知國難至此,已到最后關頭,國將不保,家亦焉能存在?”4天后,他為國捐軀,家書竟成絕筆。
蔡炳炎犧牲后,國民政府追晉其為陸軍中將。1985年,安徽省人民政府追認蔡炳炎為革命烈士,其靈柩於次年遷葬合肥市。2014年9月,蔡炳炎被列入民政部公布的第一批著名抗日英烈和英雄群體名錄。
2018年清明節,蔡炳炎的兒子蔡浙生給父親寫了相隔81年的回信:“抗日戰爭勝利了!久經磨難的中華民族實現了從站起來、富起來到強起來的歷史性飛躍。您所希望見到的一切,我替您見証了!”
為了紀念蔡炳炎,合肥市政府將其故居附近的道路更名為“炳炎路”。蔡炳炎“愛國家、愛人民、愛家庭”的家訓,在子孫后代身體力行傳承下,影響著家鄉人民、年輕一代。蔡浙生直到2023年離世前,還時常在當地中小學校、社區公益課堂,不斷講述抗戰故事﹔2023年,蔡炳炎的孫子蔡文革在炳炎路邊縱身躍入深河中,救出一名落水者。
來到蔡炳炎墓前的人,都會久久凝視他的墓志銘:“少懷壯志,才識超群。東征北伐,屢建功勛。抗倭救國,喋血淞滬。江淮俊杰,黃埔精英。蜀陵長眠,青史垂名。”淞滬烽煙已然消散,蔡炳炎將軍用鮮血和生命寫就的家國大義卻如不滅的火種,在代代相傳中照亮前行的路。
(據新華社合肥8月15日電)
《 人民日報 》( 2025年08月25日 10 版)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