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 鴻
2025年08月21日08:46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222
治水是一項長遠工作,要強化“管”的力量,更要拿出“護”的行動,激發全民參與
全面推行河湖長制,是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作出的重大決策。陝西石泉地處秦巴腹地,長江最大支流漢江穿境而過,是國家南水北調中線工程的重要水源涵養地,肩負著確保“一泓清水永續北上”的重要使命。自2017年以來,我們創新工作模式,以河湖長制迭代升級促進水韻長清,漢江出境斷面水質連續多年穩定保持在國家Ⅱ類標准及以上,工作經驗入選全國推行河湖長制典型案例。
石泉境內有大小河流456條。河湖多意味著責任重。過去,由於河湖問題類型復雜,部門條塊式管理效果不佳。而在治理偷魚電魚、偷採亂倒等具體工作中,又存在力量不足的情況,執法監管僅靠水利部門常常力不從心。一面是“九龍治水”,一面是“獨木難支”,怎樣才能凝聚河湖治理合力?強化系統思維、用好河湖長制是關鍵之策。
“九龍治水”導致各管一段,“握指成拳”才能形成合力。抓好河湖治理,確保責任到人是前提。為強化管護力量,我們建立了組織、責任、保障“三個體系”。在組織推動上,分級分段明確河長,不論大河小河,都有專門的河長與護河員等責任人員。在責任落實上,逐級逐層落實責任,細化落實縣鎮村河長職責分工、任務清單和考評辦法。在制度保障上,配備財政經費、公益性崗位,以財力、人力確保工作正常運行。確定“誰來干”,明晰“干什麼”,解決“靠啥干”,河湖長制才能從“有名有責”變為“有能有效”。
河湖長工作的著力點在統籌協調,須擅長“彈鋼琴”。對於亂佔、亂採、亂堆、亂建等現象,系統治理才能鏟除病根。縱向看,我們採取縣鎮村一體化監管執法、夜間執法等,形成上下貫通的管護責任鏈。橫向看,公安、水利、環保、城管等聯合執法,有助於迅速取証並處置。此外,從探索建立“河長+警長+四員”工作運行機制、做好日常監管,到完善“河長+警長+檢察長+法院院長”司法銜接機制、實現行政執法與刑事司法無縫對接,以制度創新打破部門壁壘,凝聚管護合力,對不法行為形成了有力震懾。事實証明,牽頭人與執行者缺一不可,抓重點與強協同統籌兼顧,方能將河湖長制落到實處。
治水是一項長遠工作,要強化“管”的力量,更要拿出“護”的行動,激發全民參與。從深化開展“創建幸福河湖三年行動”,到大力實施農村戶廁改造、污水治理等工程,多措並舉,群眾既是環境保護受益者也是參與者。在喜河鎮,“漢江清音”志願服務隊開著小船沿河清理垃圾,遇到陡峭河岸只能手腳並用攀爬,遇到頑固垃圾常常徒手摳挖。以“志願紅”守護“漢水綠”,成為當地一道美麗風景。打通巡河護河“最后一公裡”,不能隻靠少數人抽查巡檢。黨政引領號召,愛心人士發動,群眾廣泛參與,方能實現水環境治理常態化、長效化。
望碧水美景如畫,觀河畔游人如織。喜河鎮雁山瀑布成為避暑勝地,后柳鎮后柳水鄉年接待游客百萬人次……今天的石泉,正在形成“一河一風景、一湖一景區、處處皆水景”的大美河湖新格局,美麗河湖潤澤出綠色產業的豐碩果實,解開了綠水青山的致富密碼。時下,全面推行河湖長制已是第九個年頭,但改革創新沒有休止符。不斷完善制度機制,定能以美麗河湖串起美麗鄉村,激發經濟動能、賦能美好生活。
(作者為陝西省石泉縣委書記)
《 人民日報 》( 2025年08月21日 05 版)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