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網>>綜合報道
分享

雲南省南華縣發展野生菌產業

山林藏珍饈 尋菌正當時(高質量發展在一線·小城寶藏)

本報記者 李茂穎

2025年08月20日09:10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222

  “開山啦!”8月,雲南省南華縣雨露鄉洒披武村,隨著一聲歡呼,早就在山腳蓄勢待發的人們一起沖上山。“看,這堆青草下准有好東西。”“菌向導”何存亮背著竹簍,身后是跟隨他一起進山採菌子的游客。

  腐葉與青草下面,有不少等待被發現的菌子。地處滇中腹地的南華縣,林地廣袤、森林類型多樣,得天獨厚的立體氣候孕育出300多種野生食用菌。

  “10年前哪敢想,撿菌子能變成‘香餑餑’?”何存亮擦了擦額頭上的汗,竹簍裡已裝了牛肝菌、青頭菌等七八種山珍。作為“菌向導”,他不僅要熟悉每種菌子的生長習性,還要時刻繃緊安全弦:“有些菌子有毒,認錯了可不行。”

  南華縣各鄉鎮,大喇叭裡播報著毒菌辨識知識,村干部挨家挨戶發放的防控告知書上印著12種劇毒菌的高清圖片﹔當地還制定村規民約,劃分鬆茸、牛肝菌等主產區,分區域重點管護……一套科學防控體系守護著游客的安全。

  近年來,跟著向導進山撿菌子已成為南華縣旅游的特色項目,親子研學、深度體驗、菌子宴制作等多種玩法很受歡迎。從單純採售到深度體驗,當地將菌子做成了“可觸摸的生態課”:研學基地裡,孩子們拿著菌類圖鑒蹲在林間觀察,跟著村民學辨認蘑菇﹔山腳的菌子宴工坊中,游客親手將現採的菌子切片下鍋,在“咕嘟”冒泡的土雞火鍋裡,嘗一口地地道道的林間美味。

  像何存亮這樣的“菌向導”南華縣有近千名,旺季時一天能帶三四撥客人進山。縣城裡的冷鏈物流車每天清晨出發,將鬆茸、羊肚菌等發往各地,甚至通過跨境電商送到異國餐桌。

  為了讓山林饋贈更可持續,當地把目光放得長遠。南華縣制定出台了鬆茸等食用菌規范化管理暫行辦法,實施“鬆茸採集方法”“牛肝菌採集方法”兩項地方標准,並劃定6個野生菌保護區,面積達到202.6萬畝﹔高標准建成17片8140畝野生菌保育促繁科技示范基地,科學保育。

  “以前每到出菌季節,全村老少都會上山找菌,一些剛長到手指頭大小的菌子就被採摘了。有時村民還會因為搶菌窩發生糾紛。”五街鎮咪黑們村村民羅成章說,“如今村民們都知道要科學採摘、促繁,鬆茸的產量、質量逐年提升。”

  2024年,南華縣野生菌集散交易量13833.5噸、交易額超19億元。從山林間的悉心守護,到餐桌上的鮮美滋味,再到產業鏈上的創新活力,一枚枚山林間冒出的“金疙瘩”,正撐起一條生態保護、農文旅融合的特色產業鏈。

  《 人民日報 》( 2025年08月20日 10 版)

(責編:彭曉玲、代曉靈)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分享到: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