敵后軍民創造地道戰、地雷戰等殲敵方法
2025年07月31日08:30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222
![]() |
八路軍從地道轉向房頂打擊敵人。 |
![]() |
游擊隊採用“麻雀戰”打擊日寇。 |
![]() |
民兵在村口埋設地雷御敵。 |
為解除“南進”的后顧之憂,從1940年下半年起,日軍加強了對中國敵后根據地的“掃蕩”,又進行了“清鄉”“蠶食”“治安強化運動”等進攻。
為了適應困難時期嚴酷的斗爭形勢,中國共產黨發揚自己的軍事、政治優勢,充分發揮人民戰爭的威力,領導敵后軍民同日軍進行了殊死搏斗。
在民兵和廣大人民群眾的配合下,我軍運用地雷戰、“麻雀戰”、地道戰等多種形式,頑強地與日軍斗爭。
當敵人“蠶食”推進時,主力部隊、游擊隊和民兵緊密配合,乘敵立足未穩給予堅決打擊﹔當敵人建立據點、碉堡時,抗日根據地軍民以坑道爆破和地面游擊結合,對敵進行圍困,使其斷糧、斷水,難以立足﹔在時機有利時,則集中優勢兵力,進行交通破襲戰。
冀中地區民兵抓住日軍外出活動的規律,創造了埋伏在碉堡附近、日軍一出門便給以痛擊的“堵門戰”和埋伏在樹林、村邊活捉敵零散人員的“捕捉戰”。山東地區民兵在開展“麻雀戰”的同時,還開展了沿日軍行軍路線的“車輪戰”、同日軍轉圈子的“推磨戰”,以及一處打響、四處馳援的“蜂窩戰”。日軍在太行山腹地活動時,幾乎是“遍地槍聲響,村村打日軍”。
烽火歲月裡,在黨的領導下,廣大抗日軍民活躍在敵后戰場,依托高山密林、江海湖泊、平原地道,戰勝種種難以想象的困難,使抗日根據地得到恢復和鞏固,為轉入局部反攻創造了重要條件。
(本報記者徐雷鵬整理)
《 人民日報 》( 2025年07月31日 14 版)
相關專題 |
· 專題報道 |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