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2月31日15:22 來源:《求是》2025/01
以中國式現代化全面推進強國建設、民族復興偉業※
習近平
黨中央決定舉辦這次新進中央委員會的委員、候補委員和省部級主要領導干部學習貫徹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和黨的二十大精神研討班,目的是促進高級干部帶頭深入學習貫徹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和黨的二十大精神,進而推動全黨全國人民把思想統一到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和黨的二十大精神上來,把力量凝聚到實現黨的二十大確定的目標任務上來。
黨的二十大精神內容極為豐富,我在不同場合作過一些闡述、提了一系列學習貫徹要求。我認為,概括提出並深入闡述中國式現代化理論,是黨的二十大的一個重大理論創新,是科學社會主義的最新重大成果。所以,我今天就圍繞如何認識和推進中國式現代化,講幾點意見。
2023年2月7日,新進中央委員會的委員、候補委員和省部級主要領導干部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和黨的二十大精神研討班在中央黨校(國家行政學院)開班。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在開班式上發表重要講話。 新華社記者 李學仁/攝
一、中國式現代化是我們黨領導人民長期探索和實踐的重大成果
具有5000多年文明歷史的中華民族,長期走在世界前列。明朝后期開始實行閉關鎖國政策,錯失工業革命、科技革命機遇,中國在內部矛盾和西方現代化浪潮沖擊下逐漸走向衰落。1840年鴉片戰爭成為“壓倒駱駝的最后一根稻草”,中國逐步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遭受前所未有的劫難。為了擺脫落后挨打、任人宰割的悲慘命運,中國人民奮起反抗,仁人志士苦苦求索,進行民族復興的各種嘗試,洋務運動試圖“師夷長技以制夷”,戊戌變法試圖通過改良來圖強,孫中山先生領導辛亥革命試圖以資產階級共和國、振興實業等方案來實現現代化,但都以失敗告終。探索中國現代化道路的重任,歷史地落在了中國共產黨身上。
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要實現現代化是不可能的。在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我們黨團結帶領人民,浴血奮戰、百折不撓,經過北伐戰爭、土地革命戰爭、抗日戰爭、解放戰爭,推翻帝國主義、封建主義、官僚資本主義三座大山,建立了人民當家作主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實現了民族獨立、人民解放,為實現現代化創造了根本社會條件。
新中國成立后,我們黨團結帶領人民進行社會主義革命,消滅在中國延續幾千年的封建制度,確立社會主義基本制度,實現了中華民族有史以來最為廣泛而深刻的社會變革,為現代化建設奠定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礎。當時,我國一窮二白,連日用的煤油、火柴、鐵釘都稱為洋油、洋火、洋釘。為盡快改變這種落后狀況,我們黨進行了艱辛探索,提出努力把我國建設成為一個具有現代農業、現代工業、現代國防和現代科學技術的社會主義強國。經過實施幾個五年計劃,我國建立起獨立的比較完整的工業體系和國民經濟體系,特別是取得了“兩彈一星”等國防尖端科技突破,黨在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中取得的獨創性理論成果和巨大成就,為現代化建設提供了寶貴經驗、理論准備、物質基礎。
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新時期,我們黨作出把黨和國家工作中心轉移到經濟建設上來、實行改革開放的歷史性決策,開啟了中國式現代化的新長征。如何縮小我國同西方發達國家在經濟科技發展水平上的巨大差距,如何趕上時代、加快實現現代化?我們黨一開始就保持著清醒的頭腦,並沒有像一些發展中國家那樣亦步亦趨地跟在西方國家后面簡單模仿,而是強調從中國實際出發,走自己的現代化道路。為加快推進社會主義現代化,我們黨堅持黨的基本路線不動搖,大力推進實踐基礎上的理論創新、制度創新、文化創新以及其他各方面創新,實行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實現了從生產力相對落后的狀況到經濟總量躍居世界第二的歷史性突破,實現了人民生活從溫飽不足到總體小康、奔向全面小康的歷史性跨越,為中國式現代化提供了充滿新的活力的體制保証和快速發展的物質條件。
2024年12月19日晚,慶祝澳門回歸祖國25周年文藝晚會在澳門東亞運動會體育館舉行。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觀看演出。晚會最后,習近平同全場觀眾一起高唱《歌唱祖國》。 新華社記者 丁林/攝
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們黨在已有基礎上繼續前進,堅持問題導向,圍繞解決現代化建設中存在的突出矛盾和問題,全面深化改革,不斷實現理論和實踐上的創新突破,成功推進和拓展了中國式現代化。10年來,我們在認識上不斷深化,創立了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實現了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新的飛躍,為中國式現代化提供了根本遵循。我們進一步深化對中國式現代化的內涵和本質的認識,概括形成中國式現代化的中國特色、本質要求和重大原則,初步構建中國式現代化的理論體系,使中國式現代化更加清晰、更加科學、更加可感可行。我們在戰略上不斷完善,作出到本世紀中葉把我國建成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美麗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兩步走”的戰略安排,明確“五位一體”總體布局和“四個全面”戰略布局,深入實施科教興國戰略、人才強國戰略、鄉村振興戰略等一系列重大戰略,為中國式現代化提供堅實戰略支撐。我們在實踐上不斷豐富,推進一系列變革性實踐、實現一系列突破性進展、取得一系列標志性成果,特別是消除了絕對貧困問題,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推動黨和國家事業取得歷史性成就、發生歷史性變革,為中國式現代化提供了更為完善的制度保証、更為堅實的物質基礎、更為主動的精神力量。
總之,中國式現代化是我們黨領導全國各族人民在長期探索和實踐中歷經千辛萬苦、付出巨大代價取得的重大成果,我們必須倍加珍惜、始終堅持、不斷拓展和深化。
二、中國式現代化是中國共產黨領導的社會主義現代化
黨的二十大報告明確指出:“中國式現代化,是中國共產黨領導的社會主義現代化”。這是對中國式現代化定性的話,是管總、管根本的。為什麼要強調黨在中國式現代化建設中的領導地位?這是因為,黨的領導直接關系中國式現代化的根本方向、前途命運、最終成敗。
黨的領導決定中國式現代化的根本性質。黨的性質宗旨、初心使命、信仰信念、政策主張決定了中國式現代化是社會主義現代化,而不是別的什麼現代化。我們黨始終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既堅持科學社會主義基本原則,又不斷賦予其鮮明的中國特色和時代內涵,堅定不移地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確保中國式現代化在正確的軌道上順利推進。我們黨堅持把馬克思主義作為根本指導思想,不斷深化對共產黨執政規律、社會主義建設規律、人類社會發展規律的認識,不斷開辟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新境界,為中國式現代化提供科學指引。我們黨堅持和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不斷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形成包括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根本制度、基本制度、重要制度等在內的一整套制度體系,為中國式現代化穩步前行提供堅強制度保証。我們黨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激發全民族文化創新創造活力,為中國式現代化提供強大精神力量。可以說,隻有毫不動搖堅持黨的領導,中國式現代化才能前景光明、繁榮興盛﹔否則,中國式現代化就會偏離航向、喪失靈魂,甚至犯顛覆性錯誤。
2024年10月17日至18日,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在安徽考察。這是17日下午,習近平在合肥濱湖科學城察看安徽省重大科技創新成果集中展示。 新華社記者 謝環馳/攝
黨的領導確保中國式現代化錨定奮斗目標行穩致遠。我們黨始終堅守初心使命,矢志為中國人民謀幸福、為中華民族謀復興,堅持把遠大理想和階段性目標統一起來,一旦確定目標,就咬定青山不放鬆,接續奮斗、艱苦奮斗、不懈奮斗。改革開放以來,我們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奮斗目標都是循序漸進、一以貫之的,並隨著實踐的發展而不斷豐富完善。在總結改革開放和新時代實踐成就和經驗基礎上,黨的二十大更加清晰擘畫了到2035年我國發展的目標要求,科學描繪了全面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全面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宏偉藍圖。從這些歷史進程中,我們可以清楚地看到,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是我們黨一以貫之的奮斗目標,一代一代地接力推進,並不斷取得舉世矚目、彪炳史冊的輝煌業績。
黨的領導激發建設中國式現代化的強勁動力。改革開放是決定當代中國命運的關鍵一招,也是決定中國式現代化成敗的關鍵一招。改革開放以后,我們黨以偉大歷史主動精神不斷變革生產關系和生產力之間、上層建筑和經濟基礎之間不相適應的方面,不斷推進各領域體制改革,形成和發展符合當代中國國情、充滿生機活力的體制機制,讓一切勞動、知識、技術、管理和資本的活力競相迸發,讓一切創造社會財富的源泉充分涌流。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們黨以巨大的政治勇氣全面深化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