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09月17日08:02 來源:學習時報
採訪對象:林湘,1961年7月生,湖南雙牌縣人。2005年1月,任上海市合作交流工作黨委書記、市政府合作交流辦公室主任。2014年12月,任上海城投集團黨委書記。2017年6月,任市人大農業與農村委員會副主任委員。
採 訪 組:田玉玨 路 也
採訪日期:2018年1月5日
採訪地點:上海市人大林湘辦公室
採訪組:林湘同志您好!習近平同志在上海工作期間,您是上海市合作交流工作黨委書記、市政府合作交流辦公室主任。請您首先介紹一下您所在部門的情況。
林湘:你們都了解,習書記在上海工作隻有短短7個月零4天。雖然時間短,但他對上海開展跨省市合作交流工作產生了重要而深遠的影響。上海市合作交流工作黨委和市政府合作交流辦公室,其實是“兩塊牌子一個班子”合署辦公。這個機構由上海市政府協作辦、市政府接待辦、機關黨工委滬辦工作部等機構合並而成。2003年,上海進行機構改革,市委為了更好發揮統攬全局、協調各方的領導核心作用,設立了綜合、經濟、金融、國資、建交、社會、教科、合作交流八個大口黨委,這些大口黨委作為市委派出機構,直接對市委負責,執行市委的決定,以確保市委重大決策在歸口系統的貫徹落實。習書記來上海工作時,我正好擔任市合作交流工作黨委書記和合作交流辦公室主任。
合作交流工作黨委(合作交流辦)主要有四個方面的職能:一是推進區域合作。當時中央要求上海要“服務長三角、服務長江流域、服務全國”,所以推進長三角的經濟協作是市委高度重視的一項重要工作,工作職能就放在我們這裡,長三角城市經濟協調會辦公室也設在我們這裡。二是與其他省市之間的合作交流。各個省(除了海南以外)都在上海設有辦事機構,根據黨組織關系屬地化管理的要求,這些辦事機構黨的工作也由市委授權上海合作交流工作黨委(合作交流辦)來承接。同時,上海駐其他省的機構也是由我們代表市委市政府進行管理。三是對口支援,負責對西藏、新疆、雲南、青海、貴州以及三峽庫區的對口支援工作。四是政府接待工作。
應該說,我們合作交流工作黨委(合作交流辦)這幾方面主要工作,都是習書記到上海工作以后高度關注的。也正是得益於習書記的關注重視,中央“三個服務”的要求才能夠扎扎實實地落實到位,上海、長三角乃至全國才有了今天的良好局面。
採訪組:請您介紹一下習近平同志當時對推動長三角地區協同發展有什麼認識和考慮。
林湘:2007年,長三角的面積約佔全國的1%,人口約佔6%,但就在這麼小的一片土地上,那時候就已經集中了近半數的中國經濟百強縣,聚集了100多個工業年產值超過百億元的產業園區,400多家世界500強企業在長三角落戶,地區生產總值佔全國GDP的18.9%。同時,長三角作為長江流域的入海口,佔據著交通運輸成本低、沿長江流域輻射面大等得天獨厚的自然地理優勢,是長江流域當之無愧的“龍頭”。通過長三角這個“龍頭”,不僅能夠帶動長江流域這個“龍身”的經濟發展,更能把這種影響通過南京、武漢、重慶等長江沿岸城市向內地縱深輻射,從而帶動全國的經濟發展。也正是基於長三角的獨特地位和這種獨一無二的輻射帶動作用,中央長期以來都高度重視長三角地區的協同發展。
要協同發展,就需要有單位牽頭。習書記到上海工作之前,中央並沒有明確長三角協作的牽頭單位,也沒有整體的發展規劃,協同發展的指導思想也不夠清晰。這樣一來,各個地區各有各的思路和想法,各自為戰的現象比較明顯。面對這種情況,2007年5月15日,國務院在上海召開長三角地區經濟社會發展座談會,相關省市和中央有關部門的領導參加,就長三角區域規劃工作開展討論,習書記也出席會議。當時的長三角還只是個城市群的概念,沒有擴大到區域的概念,會上就有同志提出,希望把長三角的概念擴大到區域。但也有不同聲音,認為長三角的區域概念與世界上對應的城市群概念不一樣,不同區域之間發展水平、合作理念都有差別,擔心不能有效開展協作。在這種情況下,習書記作為上海市委書記,態度就顯得十分重要。那時候,上海一個市的生產總值佔整個長三角的1/4,落戶長三角的400多家世界500強企業中,有超過一半都在上海設立總部,上海的話語權舉足輕重。習書記在會上說,大的區域合作有大的好處,可以上海為中心,其他城市設立一些分中心,各個中心之間分工協作,然后再通過這些中心、分中心,將影響力擴散出去。他還從政治大局出發,明確表態上海要全力支持長三角區域協同發展。
我當時就感到,習書記這一番話,已經不僅僅是站在一個地方領導的角度來作表態,而且是非常具有大政治家的氣度。作為上海市委書記,他並不是隻站在上海這一地作利益考量,而是站在有利於長三角乃至全國經濟發展的角度統籌考慮,眼界開闊、站位很高,我打心眼裡佩服。
開完這次長三角地區經濟社會發展座談會之后不久,上海市就召開了第九次黨代會。會上,習書記給上海城市精神加上了“開明睿智、大氣謙和”這8個字,與他在座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