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09月10日08:18 來源:學習時報
採訪對象:馮小敏,1953年生,2003年6月至2014年11月任上海市委組織部副部長。2017年3月退休。
採 訪 組:田玉玨 李 政
採訪日期:2018年1月6日
採訪地點:上海市東湖賓館
採訪組:馮小敏同志您好!習近平同志高度重視黨建工作,他任上海市委書記時,您在市委組織部任副部長,曾陪同他開展黨建工作調研,請談談當時的情況。
馮小敏:習書記到上海工作時,我在市委組織部分管組織工作和干部監督工作。我和習書記在工作上有一些接觸,印象最深的就是陪同他開展上海黨建工作調研。
習書記到上海后沒幾天,在同時任市委常委、組織部部長沈紅光同志談話時說,他到上海來要重點抓幾件事:一是開好市第九次黨代會。二是保持上海經濟平穩健康發展。三是關心好上海的民生工作。四是把反腐敗斗爭進行到底。五是加強黨的建設。他讓組織部擬定一個黨的建設調研方案。沈部長給我們傳達指示以后,我覺得這個方案蠻難做的,因為黨的建設面太寬了,我就想知道習書記有什麼具體要求。后來沈部長傳達了習書記的要求:要看和浙江不大一樣的地方。我思考了一下,認為上海有兩個地方和浙江不同,一是浙江民營企業比較多,而上海是國有企業的重鎮,國企黨建有特色﹔二是浙江省農村佔地面積廣,而上海是超大型城市,社區黨建是特色。我們建議習書記考察上海的國有企業黨建和社區黨建。方案上報以后,習書記非常認同。
採訪組:請您具體講講那次調研的情況。
馮小敏:按照計劃,2007年4月17日,我們陪同習書記先后考察了三個地方。
首先到上汽集團公司考察國有企業黨建。當時上汽集團公司專門做了一組黨建的展板,集團負責人向習書記匯報黨建工作取得的成績和經驗。當時陪同的還有上汽集團公司外籍執行副總裁墨斐,他是一名美國人。聽到一半,習書記徑直走到墨斐身邊,直接詢問他:“你是一個外國人,你覺得上汽集團的黨建搞得怎麼樣?上汽的黨員怎麼樣?”墨斐說:“Very good!”習書記追問:“怎麼個好法?”墨斐說,我們上汽黨員個個都是好樣的,在崗位上都是一把好手,工作非常努力,技術上精益求精,還給習書記舉了好幾個例子。我們在旁邊就感到,習書記做調研可不是簡單聽聽匯報,還很注重從各個角度了解真實情況。
隨后,習書記到靜安區中華企業大廈考察樓宇黨建。中華企業大廈是最早試行樓宇黨建的地方,新華社還就此寫過一篇內參《支部建在樓上,黨建落到實處》,中央領導同志曾作出批示。那天,習書記了解了上海樓宇黨建的實際情況,也非常肯定上海的做法。他說:“加強上海基層黨的建設,要著眼鞏固黨執政的組織基礎,擴大黨的工作覆蓋面,重點抓好社區和‘兩新’組織黨的建設,通過構建單位黨建、區域黨建、行業黨建互聯、互補、互動的基層黨建工作新格局,使黨的工作覆蓋經濟社會發展的所有領域。”習書記充分肯定了我們依托街道把社區黨建和單位黨建、行業黨建聯動起來的做法,並且很快就把這一重要經驗寫進了上海市第九次黨代會報告中。
習書記黨建調研的第三站是靜安區江寧路街道黨員服務中心,主要了解社區黨建工作情況。習書記一路看得很全、問得很細,我捕捉到他講的一句話,他說:“黨員當然要接受組織的關心服務,但是黨員入黨首先要接受黨組織的教育。”這句話給我很大啟發。我們創建黨員服務中心的初衷是服務黨員,考慮到從單位人變成社會人以后,有些流動黨員沒有地方接納組織關系,還有一些黨員失業或者有了困難沒有救助幫扶的地方。但習書記非常鮮明地提出,在服務黨員的同時,更重要的是關注對黨員的教育。他敏銳地意識到並指導我們,黨員服務中心應該成為黨員教育強有力的陣地。原來,我們上海的社區黨員服務中心有五大功能:流動黨員接納地、“兩新”組織共享的資源平台、“兩新”組織黨組織的孵化器、黨員的溫馨家園、服務群眾的重要窗口。后來根據習書記要求,我們將“對黨員進行教育培訓”的功能增補進去,而且擺在首位。現在,我們充分利用這個平台來開展黨員教育,特別是黨的十九大召開以后,培訓課程特別多,黨員服務中心已成為“社區黨校”。
採訪組:黨建工作是持續性的工作,對上海當時的黨建探索和經驗,習近平同志是怎麼看待的?
馮小敏:陳良宇案和社保資金案發生以后,對於當時上海正在進行的黨的建設探索和已有的黨的建設經驗,大家有些困惑,思想上出現了迷茫:這些經驗和陳良宇是什麼關系?黨的建設探索是否還要繼續往前走?對於這些困惑,習書記都作出了堅定表態,他鮮明指出,凡是已經証明是好的經驗一定要繼續堅持,不能因為某個領導犯錯誤就“一竿子打翻一船人”,就否定工作本身、否定干部群眾付出的努力。其中,有兩個事例特別典型。
一是凝聚力工程是否堅持。凝聚力工程是指基層黨組織通過建立關心群眾的工作機制來加強思想政治工作和發揮黨組織戰斗堡壘作用的活動,從1992年就開始實施,到2007年已經有15年的歷